左右人心的不是事件,而是對事件的解釋/
我就讀高中的姪子,加入了學校的橄欖球社。練球時,看見學長們將喝完水後的寶特瓶,隨手扔到地上,下次要喝時,再直接從地上撿起灌到嘴巴裡。姪子看了心想:「怎麼不擦一下,這樣不就連土也一起喝進嘴裡,好髒喔!」於是好意提醒學長,但據說學長似乎回他:「拜託,這可是大地賜予的珍貴礦物耶!」當然這是半開玩笑的。
從這個例子就可以知道,不同的人會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同樣一件事。姪子覺得直接拿起沾著地上泥土的寶特瓶喝水很髒,但學長卻從感謝大地恩賜的角度來解釋。同樣一件事情,看法與思維不同,解釋便全然不同。眼前發生的事情,會根據我們對它的主觀定義而出現不同反應,像是煩躁或生氣。所以,決定生氣與否的是我們自己。
每個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經過自己的選擇,一天下來,我們甚至要做出幾百、幾千個決定。而且更重要的是,「決定的品質」會改變你「人生的品質」。年輕時我沒有領悟這個道理,只要遇到討厭的事,就氣個不停。但我從沒想過,原來生氣是「自己」決定要生氣的;每當遭遇某些事情時,是「自己」選擇要討厭那件事的。
好比說,上班遲到被主管劈頭怒罵「混蛋」。面對這種處境,我們可以選擇生氣,「不用把話說到這麼難聽吧」,或是不生氣,「我遲到被罵也是應該的」。面對他人批評,有人會感到生氣,覺得「囉嗦,真是雞婆」;但也有人會心存感謝,「多虧他替我著想,願意提醒我」。左右人心的不是事件,而是「對事件的解釋」。所以,情緒一定可以靠「個人意志」而有所改變。
結果不會因為生氣改變,卻可以因為不生氣贏得逆轉!
• 生活中的大小事總是讓你心浮氣躁、瀕臨暴走邊緣嗎?
• 你曾經因為動怒而搞砸人際關係、錯失大好機會、連帶諸事不順嗎?
• 家事繁忙、路上塞車、小孩不乖、同事太機車、主管太難搞……
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是人都會生氣,但你有權力選擇「不生氣」!換個角度看待事物、接納不同的價值觀,你也可以淡定自在,海闊天空!
「生氣」是一種賭注,而「自己」就是掌握輸贏的關鍵。當你決定「生氣」,代表你賭的是「無法改變的過去」;當你選擇轉念,用「不生氣」的態度來面對現實,代表你賭的是「可以改變的未來」。
如果將世界上的事物分成「可以改變」與「不可以改變」兩部分,很幸運地,「情緒」是可以改變的,因為情緒是取決於我們看待事物的觀點、解釋事情的角度,不需假借外人之力,便能靠自己做出改變。「不生氣」的目的不是為了展現自己的慈悲,而是為了培養自己更大的格局。舉凡從古至今、由內到外的成功人士,同樣會有情緒上的問題,但他們與常人沒有兩樣,並非具有先天上的優勢,而是在後天上懂得如何透過控制情緒來掌控人生。
如同「49:51定律」,沒有人會在事情還沒發生前就選擇生氣,但「生氣」與「不生氣」之間,說穿了也就只是49與51的拉鋸,當「生氣」佔了51、而「不生氣」佔了49時,人便動怒了。人心就是這麼微妙!
留言列表